世界结核病日:她的故事,让我重新认识了这种

2025/03/26

袁琴琴 施宇佳
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13000
    3月24日,世界防治结核病日。提到结核病,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鲁迅笔下吃人血馒头治病的场景,或是《红楼梦》中林黛玉常年咳嗽、虚弱不堪的身影。这种看似只存在于历史课本和文学作品中"古老"疾病,似乎离我们很遥远。

   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
    "我只是有点咳嗽,怎么会是肺结核?"
 
    23岁的小雨(化名)是一名大四学生,去年秋天开始,她总是咳嗽,起初以为是换季着凉,吃了点感冒药也没在意。但咳嗽持续了一个多月不见好转,还出现了低烧、乏力的症状。在室友的催促下,她来到南医大三附院(常州二院)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检查,胸片结果显示:肺部有阴影,疑似肺结核。

    "不可能!我平时身体很好,怎么会得肺结核?"小雨不敢相信,在她的印象中,肺结核是营养不良、卫生条件差的人才会得的病。
    但进一步的检查结果证实了医生的诊断:小雨确实患上了肺结核。更让她崩溃的是,由于发现较晚,她已经将结核菌传染给了同宿舍的两名室友。
    "不就是咳嗽吗?怎么还要隔离治疗?
    确诊后,医生要求小雨立即住院隔离治疗。这让小雨和她的家人难以接受:"不就是咳嗽吗?怎么还要隔离?"
    事实上,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。当患者咳嗽、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,会将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,周围的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。
    据统计,一个未经治疗的肺结核患者,一年可以传染10—15人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不仅会危及生命,还会传染给更多人。
    "坚持吃药,我还能回到以前的生活吗?"
    经过医生的耐心解释,小雨终于明白了肺结核的严重性,开始积极配合治疗。但治疗过程并不轻松,她需要每天服用多种药物,忍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,还要面对隔离治疗的孤独和恐惧。
    "我还能回到以前的生活吗?"这是小雨经常问医生的一句话。
    幸运的是,经过6个月规范治疗,小雨终于痊愈了。回想起这段经历,她感慨万千:"以前总觉得结核病离我们很远,现在才知道,它就在我们身边。希望大家以我为戒,不要忽视身体的任何异常信号,早发现、早治疗,才能早日康复。"
    结核病,离我们并不遥远!
    小雨的故事并非个例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《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》,2022年全球约有1060万结核病新发病例,我国新发肺结核患者约为74.8万例,结核病 负担位居全球第三位。
    结核病并没有消失,它依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。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结核病并不可怕。
    如何预防结核病?


    *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增强免疫力。
    * 勤洗手,多通风,不随地吐痰。
    * 咳嗽、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。
    * 出现咳嗽、咳痰两周以上,或伴有发热、盗汗、乏力等症状,及时就医。
    * 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。
 
   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,让我们携手同行,终结结核流行!



上一篇: 没有了
下一篇: 哮喘的评估

用户登录